欢迎访问新蓝景化学国际在线!Welcome to Xinlanjing International Online!
首页 - 化工行业资讯 - 国内甲醇市场区域性平衡被打破,货源地改变
国内甲醇市场区域性平衡被打破,货源地改变
文章来源:新蓝景国际化学在线      发布日期:2017/3/8 9:09:47      浏览次数:

    今年1月,随着西北、华北、山东、西南等地与江苏地区套利窗口的陆续打开,国内甲醇市场维持了近三年的“区域性”平衡被打破,市场开始上演起久违的货源大迁徙。

    春节之后,西北、山东两地的甲醇库存高企,销售压力大;港口库存不高,内外盘持续倒挂;跨地区销售的丰厚利润极具吸引力。北货南运、西货东运成为国内甲醇市场主要的物流走向。截至目前,内蒙古、陕西、四川等地货源开始陆续东运,区域套利空间陆续打开,而我国东、西部甲醇区域套利窗口正式开启实际上是出现在2016年12月中旬。 

    今年,由于海外甲醇装置停产较多,而华东烯烃装置投产后需外采甲醇,与华东现有的甲醇货源形成了一定的竞争,华东甲醇价格持续上涨,华东地区甲醇和西北地区甲醇价差不断扩大,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甲醇套利的窗口重新开启,西北地区的甲醇开始运往华东地区销售。

    此次内地大范围与华东地区套利窗口的开启,是继2013年之后的第二次全国货物大迁徙。一方面内地市场库存高企,有拓宽销售渠道的需求;另一方面,港口浙江兴兴、连云港盛虹两套原料外采型烯烃装置投产后,需求量激增,而进口货物不足以满足其消耗量。两地套利窗口开启后,可缓解双方矛盾,为市场发展之必然。

    套利窗口打开后,首先,内地市场的货物会通过汽运、铁路、船运等方式销往华东地区,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内地甲醇企业的销售压力;其次,华东港口充斥着各种来源的内地货,低价货物降低了当地甲醇终端用户的生产成本,对当地市场的走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;最后,内地、进口货物在港口并存,降低了港口地区的对外依存度。

    与历史价差相比较,2016年山东与江苏维持在300元/吨左右的价差均值时间周期较长,导致山东与江苏两地的套利成为鸡肋,市场形成了港口—山东—西北“三足分立”的格局。 

    随着近两年西北地区煤制烯烃装置的大面积投产,当地甲醇逐渐自产自销,能够运往华东的货源不断下降。此外,自去年9月以来,受运输新规的影响,运费上升,提高了西北地区运往华东地区的成本。加之甲醇是危险品,冬季运输不便,更使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甲醇市场相对独立。在这种情况下,华东地区下游企业更倾向于依赖进口货源维持生产,减少了从西部地区的采购量,以往国内地区间的甲醇套利窗口长时间关闭。

   一般情况下,在区域间价差小于区域间运费时,三大区域基本相互独立,但内在存在一定联动性。当其中任何一个区域供需方面出现变动,区域间价差大于区域间运费时,其余两个区域都将随之调整。如西北烯烃需求相应减少,其甲醇外销至环渤海一带货量将增加;当港口需求增加或稳定刚需,但进口货价格较高或暂时无法大量到港时,西北货通过环渤海中转至港口量会急剧增加以满足其需求。

    进入2017年2月,我国区域套利窗口最大。据了解,内蒙古与江苏之间的套利利润最大值为400元/吨,山东南部与江苏的最大值超过210元/吨,陕西关中与江苏在200元/吨左右,西南与江苏为220元/吨左右。较大套利窗口的开启极大刺激了我国内地市场的走强,而此前市场中“三足分立”的格局也因此被打破。

    华东港口作为我国最大的甲醇消费区,且随着MTO等装置的陆续投建,其对甲醇需求量继续大幅增加,套利成为主流实属必然。

    华东套利窗口的开启是建立在港口需求保持较高水平、国际供给紧缺、国内货物有富余的基础上。当前物流价格的涨跌,体现了甲醇市场的平衡度,不会有个别市场长期处于价格的高位或低位,总的供需将决定整个市场的走势。港口地区目前价格偏高,正是其巨大的需求和短时周边供应不足的体现。

    从目前的区间套利货物量来看,今年将有所放量。一方面进口成本高企,导致进口倒挂,新型下游利润亏损大幅扩大,倒逼下游或贸易商加大国产货源的采购比例。另一方面,国内装置在利润高位的驱动下,开工率较高,供应相对充裕,一旦区域内无法获得高价差,就会转向区域外。因此,今年的区域间套利持续的时间周期或比预想的要长,而跟踪的指标就是区域价差,一旦区域价差重新回归均衡线以内,即低于区域间运费时,套利窗口才会再度关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