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新蓝景化学国际在线!Welcome to Xinlanjing International Online!
首页 - 生命科学 - 美媒称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被低估
美媒称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被低估
文章来源:新蓝景国际化学在线      发布日期:2017/7/13 11:31:19      浏览次数:
     参考消息网7月10日报道 美媒称,鲁珀特·默多克有一句名言,大意是:今后,很多财富将在中国,由中国人创造出来。不管默多 克说得正确与否,中国最近宣布的生命科学政策说明,最优秀、最强大、最具创造力的科技企业——不管它们来自哪个国家——可以在中国这个全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上蓬勃发展。
    据美国《福布斯》双周刊网站7月6日报道,能否实现这一结果,取决于中国是否积极落实新的政策。同样,企业的成败也取决于它们能否迅速改变思路、战略和经营模式,使之符合中国未来的医药需求、科学能力和政策目标。
报道称,发现和开发新的药物,是人类最复杂的挑战之一。这需要强大的科学洞察力和严谨的实验。但这方面的成功也需要依赖公共政策,以确保新的治疗方法是安全、有效、容易获得和平价的。构成生命科学创新基础的4项基本政策保障是:1.强大的研发基础设施;2.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;3.接纳贸易、知识产权和药品规范的全球标准;4.能够承担医疗报销费用的运转良好的市场。
    那么,中国目前做得如何呢?
    报道称,在过去10年里,中国政府开始谋求重振中国在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。除了对研发的大量政府投资,中国还在建设新的实验室和生物科技园。中国去年公布了为期15年的精准医疗计划,该计划预算高达92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625亿元),而奥巴马政府制定的类似计划预算仅为2.15亿美元。此外,中国一直在努力提高生命科学从业人员的质量。中国国内每年产生15万生命科学专业毕业生。每年还有1万多名在美国学习或工作的中国人,在私有部门或“千人计划”等政府倡议的吸引下回国工作。
报道称,客观的指标可以说明科学上的重大进步。一些人在科学领域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,他们往往小看中国。中国的科学家们如今实实在在地可以与任何西方科学家平起平坐。中国在高质量科学论文的发表方面仅次于美国(依据2016年的自然指数),从2012年至2014年,中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增长了30%,而美国下降了4%。这还不包括留美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和大量中美合作的论文。
    这一切都代表着进步。但这些基础工作本身并不足以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新药发明的领先者。中国国内每年批准的新药平均只有70种。中国的药品在国际上获批的数量屈指可数。
    报道称,缺失的环节是推动发展的“创新软件”。然而,即使在这方面,中国也在稳步发展。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建设有效的专利体系;必须承认,就像在美国一样,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成为创新的基础之一,需要几十年的时间。中国在2009年决定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。虽然如今超过13亿人可以享受到医保,但城市以外的广大农村人口享受的报销比例仍然很低,医保药品也仅限于普通药物。
    中国政府自今年1月份开始,把重点放在改善生命科学的政策环境上,使之更接近国际标准。具体措施包括,建议将临床实验审批过程从目前的12个月-18个月,减少至60天;允许在审批新药的过程中使用境外数据;允许使用美国和欧洲的模型,以加快突破性疗法的审批;通过数据专有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;实行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,方便合同生产和产品审批。
报道称,这些措施受到普遍欢迎。它们是对一些关键管理问题的理性、周到的回应。政策的执行将是持续的挑战,还需要密切关注,但方向是清晰而积极的。